“只要带齐材料,就能一站通办,省时又省力,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搞经营……”说起政务审批效率,临淄区一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忍不住点赞。针对此前有企业反映部分业务手续复杂等问题,临淄区纪委监委会同职能部门开展专项察访,在解决作风问题基础上,推动主管单位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等10余个跨领域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整合为“开工一件事”,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助力企业早投产、早收益。
这是我市坚持纠“四风”、改作风、树新风并举,以新风正气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祛除不正之风、积极营造清廉新风,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作风保障。
作风关系工作成效、影响落实质量。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政治上看待和把握作风问题,将纠治“四风”贯穿政治监督全过程,着力发现和纠正温差、落差和偏差,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见到效果。
市纪委监委在全市组织开展落实不力问题专项整治,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和群众等重点领域,紧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效率不高、行动迟缓,折扣变通、弄虚作假,敷衍应付、不求实效,能力不足、不敢负责5个方面开展监督整治,查处问题37起37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纪律、作风问题,扎实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监督,查处问题247起302人,监督推动全市139项年度重点任务序时达效。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关键一环,持续深化“齐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设置营商环境监测点、选聘监督员,会同职能部门制定方案,大幅压减非执法类督导检查,改进干部作风、减轻企业负担。全年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325起331人,完善便企利民制度机制90余项。
日前,淄川区纪委监委就公安交警部门移送的一起疑似党员酒驾问题进行研判,启动进一步核查程序。该区建立涉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醉驾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纪检监察机关接到通报后,除了处理违法酒醉驾问题,还进一步核查饮酒参与人员、场所、费用来源等情况,深挖是否存在公款吃喝、违规宴请甚至借酒局搞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风腐问题。
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问题助长加剧不正之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风腐同查同治的有效措施,一体整饬不正之风、惩治腐败,切实维护新风正气和良好政治生态。
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下发通知,重申坚决整治违规吃喝、接待、收送节礼等方面纪律规定和工作要求,并配套制定深入纠治违规公务接待狠刹违规吃喝问题的落实措施,突出元旦、春节、端午等重要节点,加大察访力度,累计查处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254起323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9起,不断强化警示震慑。在查办案件时,注意发现、挖掘由风及腐、蜕化变质的典型事例和突出表现,在警示教育片、忏悔录选编中予以体现,在市党风廉政教育馆专门解析,揭示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演进过程和严重危害,引导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深化作风建设,既要狠刹不正之风,又要大力倡树实干新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干部之家”理念,在坚决查处“四风”问题的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动党员干部轻装上阵、担当作为。
市纪委监委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纳入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和述责述廉重要内容,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规定动作,构建“查处、正风、治理”全周期工作闭环,对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促改促治,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增效。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74名干部实施容错纠错;坚持实施澄清正名与严查诬告陷害并重,为205名党员干部、15个党组织实施澄清正名;制定受处理处分人员回访关爱具体办法,回访关爱530人次,树立支持干事、鼓励担当鲜明导向,教育激励党员干部勤政廉政、锐意进取,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努力奋斗。